作者 l 懸崖上的貓 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(ID:BHMaoXianSheng) 生活與工作中處處有焦慮,似乎擺脱不掉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如果焦慮感積累很長時間並且與實際問題的嚴重程度不匹配,則可能是一種焦慮障礙。 有些人平時工作壓力大,他們每次試圖放鬆自己時,一種巨大的焦慮和恐慌就會隨之而來,像是放棄防守等着被攻破的城池,於是他們又不得不拿起武器,重新巡邏。 那麼,在生活和工作中,我們應該怎樣改變焦慮不安全的感覺,怎麼去釋放自己的那些焦慮呢? 01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焦慮? 要改善焦慮,先得知道焦慮的主要源頭何在。人和動物的區別是,人會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,而做出反應,比如未雨綢繆,但過猶不及則是杞人憂天;而動物一般只是對眼前的情況做出反應,比如狗急跳牆。 因此,你可以問自己一下,自己所感受到的焦慮和不安,主要是關於未來的可能性,尤其是可能的後果,還是眼前正在發生的事情? 第一,因想象力造成的自我焦慮 很多人在遇到個難題時,會對自己有兩種暗示:一種是“沒事兒,不用擔心”;另一種是“萬一發生了呢?”,這種“萬一”,一般都是當事人想象中,有較為嚴重後果的、可能發生但還沒發生的情況。 其實對於這種擔心,一般人可能把其當作意外,一般説一句“見鬼了”,然後就過去了。然而,對於特別焦慮的人來説,為了防止想象中的“萬一”,需要長期用一萬倍的精力去準備應對,防止發生,於是勞心傷神,影響了正常生活,得不償失。 第二,競爭造成並加劇了我們的焦慮 現在成名的渠道、賺錢的渠道越來越多,賺錢的機會也越來越多,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給別人的,自己吭哧吭哧地埋頭苦幹,卻怎麼也追不上。 然而社交媒體的發達,讓這種競爭更加赤裸裸,更加實時呈現。比如以前,你可能不會第一時間就知道你的老同學發大財了、你的前同事跳槽進了世界500強。 可是,現在有朋友圈、自媒體平台,如果有人進了BAT,第一時間發條消息,你可能就比他父母還更早知道這個消息。要是不知道還好,可一旦知道了,你可能就會焦慮。 因為競爭使你有了參照標準,導致你對自己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。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放在一次次PK當中,但我們一次次又敗下陣來。在這種比較中,焦慮感越來越重。 02 陷入焦慮狀態的你,應該先搞清楚是“真焦慮”還是“假焦慮” 對於容易陷入焦慮的人來説,你首先你要分清楚,你到底是真焦慮,還是假焦慮,通過我這10幾年的觀察,公司裏面很多是都是因為太急躁了,急功近利讓他們陷入了一種“假焦慮”。 我在前公司時,就發現不少人越努力反而變得越焦慮,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他們急於求成,你越是想走捷徑,越是想快速通過整個過程,快速得到結果,就越會把自己逼進死衚衕。 事實上,任何行業都有一個1萬小時定律,就是不管你在什麼行業,需要至少1萬小時的積累,你才能有所成就,你不想承認這個規律,你希望自己努力一個月,就趕緊成為專家、大神。而越是成不了,你就越沉不住氣了。 我前公司有個同事小宋,她剛畢業985畢業就被公司招進來,可是她剛進來就立馬要求擔任經理,只想乾重要的核心的工作,任何基層的工作她都看不上眼,覺得浪費了自己的才華,成天就想搞個大項目,然後一戰成名。 當時她動不動就跟大領導説,自己同學已經出書了,自己的老師已經進入了500強的研發團隊,其它師姐現在已經年薪50萬了,我怎麼能去做那些基礎工作呢,這樣讓我很焦慮啊,我必須要用以一敵十的狀態,快速趕上他們啊。 當時大領導就劈頭蓋臉的説了她一頓,説小宋只看到了表面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你的那些同學、師姐、老師,其實他們的起步比你早很多時間,我看過你有些同學的資料,別人在上大學前就已經有了相關能力,老師就更不用説了,人家都有長時間的積累,而你卻沒有。 這完全就是進入了個誤區,認為自己應該更有才華,只是差一個機遇。你這是典型的浮躁、急功近利,是一種假焦慮。那些真正有所成就,能實現財富自由的人,大多都會對專業有所敬畏,態度也很端正了,願意花10年以上的時間,一步步學習和積累,去做一個好作品。 急是沒有任何用的,只會讓你浪費更多時間。後來小宋恍然大悟,收起自己那套小姐脾氣,慢慢開始積累,現在已經是個部門總監了。 03 克服焦慮,哪些思維方式需要刻意訓練? 對於容易焦慮的人來説 ,想克服和戰勝焦慮,你得去改變環境,遠離刺激源,經濟獨立,這些是能提供一定安全感的外在源。除此之外,不能少了刻意訓練。 第一,訓練自己的“擔當力”,來克服焦慮及恐懼 “我害怕寫做工作總結,我怕寫不好,我害怕回答領導問題的時候領導刁難我。” “我害怕見客户,我害怕説錯話,我害怕自己吃虧,害怕被算計。” 如此的“焦慮、恐懼、逃避”心理可能人人都有,那你換個思維:“我就是要選擇寫工作彙報,因為我想得到領導的認可”;“我選擇拿起電話,主動去聯繫那個令人頭疼的客户,因為我想得到利潤”;把恐怕和焦慮心理,主動變成“我選擇,我負責”的擔當能力。 “我選擇做XXX,因為我想得到XXX”這個句式,可以幫助我們迅速地化被動為主動,克服你猶豫不定,焦躁不安的焦慮情緒。 第二,焦慮主要來自比較,把參照系變成你自己 不要隨時隨地、自動自發去跟別人比較。你更該比較的是,上一秒的你自己。如果你這一秒學了新東西,你就已經進步了。所有看起來牛逼閃閃的人物,都來自於每一天細小的進步。 假如你現在是一個商店店長,而你從小熱愛賺錢,有一定的賺錢想法;你心裏一直隱隱約約有一個願望,想成為財富自由者,那麼現在可以怎麼做? 除了增長閲歷,鍛鍊賺錢技能等等內功的修煉之外,我在此提供一個外在的助推方法:用高配版的自己,來帶動低配版的自己。 直接活在一個富人的狀態裏。富人都有每天固定的思考時間,你也每天給自己規定一個思考的時間;富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社交平台和圈子,你也讓自己試者進入一個這樣的平台和圈子,站在他們的角度,迭代自己的思維和認知。 如此堅持一年,看看生活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。當然,此方法只是一種外力助推,必須要搭配足夠強大的內在實力才可發揮效果。 04 合理的焦慮也並不是壞事 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,焦慮也不例外,它是我們進步的動力。感受到一定的焦慮,説明你有上進的需求。 以前我在剛上大學的時候,整天泡吧打遊戲,我們那個年代的遊戲很老土,紅警、星際、CS,和現在年輕人玩的差遠了,可是那陣我們一點都不焦慮,覺得那些追求成功和賺錢的人都是傻子。 可隨着時間的推移,當我們處在這個社會中時,壓力不斷增大,我們也慢慢變得上進了,我每天都很焦慮。 工作做得不好的時候,焦慮,害怕自己趕不上同齡人;工作做好了的時候,升職加薪時也焦慮,害怕自己被打倒,因為這個互聯網時代迭代更新真是太快了,稍不注意就會被人替代。 任何行業最頂尖、最牛逼的人都在焦慮着,就連巴菲特經常都在焦慮自己會不會投資失敗,BAT三大巨頭現在也戰戰兢兢、如履薄冰。如果你在工作中已經完全沒有焦慮感,説明你已經沒有挑戰了,你應該換一份工作了。 所以,我們要認清當下的焦慮,並且去接受焦慮,這是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。帶着焦慮去不斷學習和進步,自己需要補足什麼,一項一項地去補。 不要過分地追求結果,不是每一個結果都可控, 但是努力過程中的美好體驗和有趣探索,是我們可控的。你每一步都很努力去做,不可能沒有好結果。 作者 l 懸崖上的貓 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(ID:BHMaoXianSheng) |
|